刘文:弘扬传承劳模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发布时间:2021-07-12 14:25:49 供稿: 宣传部

  过去五年多来,学校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思政工作者而言意义重大,使命在肩。值此我校第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上,思政课教师如何更好地铸魂育人?如何进一步弘扬学校特有的劳模育人文化,更好地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第五次党代会党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教授。


  刘文: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兼任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秘书长。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等荣誉和奖项。2020年获评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记者: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在即,您对这次党代会有何感想和期待?

  刘文: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历史交汇点,在“十四五”规划实施起步之年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是学校的一件大事和盛事,对于学校进一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努力建成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意义重大。作为校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过去5年多来,学校发展成绩显著,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这为下一步更好更快发展、在新阶段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第五次党代会,广大师生员工满怀期待:希望大会能够全面总结好办学60多年、特别是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历史成绩和宝贵经验;希望大会能够科学分析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学校新的发展阶段的办学定位、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期待在新一届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能够凝心聚力、抢抓机遇、砥砺奋进,跑出学校发展的加速度,彰显学校进步的精气神。

  记者:第四次党代会五年多来,学校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请您谈谈学校在劳模文化育人和思政课改革的情况。

  刘文: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独特的劳模文化传统和育人资源。近年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围绕如何传承学校劳模文化育人的优良传统,如何让劳模精神在学校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劳模育人文化建设。将劳模元素注入校园环境建设,打造具有强烈劳模文化印记的校园文化符号,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二是确立劳模文化育人理念,打造劳模文化育人品牌。从教材、课程、师资三方面着手,将劳模文化融入思政育人体系,探索和完善劳模文化育人的有效方法。在横向上,将劳模故事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第一课堂,邀请劳模进班级、举办劳模大讲堂;融入到实践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近劳模、认知和认同劳模;融入到网络、新媒体,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新媒体互动。在纵向上,完善学生从入校开始直至毕业,劳模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内容。三是建设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开展“学劳模做工匠”活动。校内建立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校外推动建立劳模育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采访劳模、体验劳模、师从劳模等“走近劳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劳模精神。四是成立劳模文化研究中心和劳模学院,构建劳模文化育体系和机制。2015年,经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总工会批准,成立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市总工会与学校共建成立上海劳模学院。通过机制建立、环境营造、实践参与等,逐步形成劳模文化育人的“双教材(思政课统编教材与劳模育人特色教材)、双课程(思政课必修课程与劳模文化育人辅助课程)、双基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双师资(思政教师与劳模讲师)、双结对(优秀学生拜师与劳模结对)”机制和“教师研究劳模、教材诠释劳模、教学展示劳模、实践走向劳模、学生口述劳模”的体系。

  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如何办好和上好思政课,大力推进“一体两翼、三课堂”思政课教学改革。“一体”:思政课主体课程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化教学改革。“两翼”:聚焦劳模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劳模精神与职业信用》校本课程和《工匠中国》《读懂上海》《中国精神——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谱系》等“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三课堂”:探索理论教学第一课堂、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网络实践第三课堂互动的思政课多元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我们还重点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门课程,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案、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将“四史”融入思政课,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讲好红色故事,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

  记者: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将会进一步提出未来五年学校新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请您谈谈马院如何贯彻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刘文: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最鲜亮的底色,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马院要紧紧围绕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和发展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切实建好马院、办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要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要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激发思政课教师育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积极为教师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在未来五年,大力推进“铸魂工程”:一是推进“铸魂行动计划”,将党的创新理论、生动鲜活实践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结合劳模文化育人传统,打造学校“中国系列”课程体系,形成特色,创建品牌。二是推进“强师行动计划”,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讲信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推进“提质行动计划”,让思政课更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思政课“金课”。四是推进“厚基行动计划”,增强开门办思政的活力和合力,拓展思政课格局,加强“家门口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建设。

  另外,马院还要切实抓好劳动教育的理论教学,结合劳模文化育人传统,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精神教育,积极探索以劳动精神为核心的高校多元化劳动育人途径,将劳动教育与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日常思政相结合,融入教育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