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 :坚持“人才强校”,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1-05-06 09:16:30 供稿: 宣传部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有力支撑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截至“十三五”末,共计在编教职工1109名,其中专任教师820名,获得各类人才计划(称号)共计42人次;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75人、副高级269人,具有博士学位326名;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53%,专任教师中具有1年以上国际化经历的占25%。

  学校绩效工资增长20%以上,实施补充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校外教师公寓;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努力营造“学校为我,我为学校”的良好、和谐的环境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配齐增强,教师育德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教师工作部;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党务工作队伍进行了重新核编,三支队伍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加强教材管理,成立了教材中心;在有学生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均设置组织员,设置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制度推动,全面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重视制度设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聚焦重点,抓好教师思政工作的入口关、青年教师的培训以及海外引进人才和出国访问学者的理想、信念、国情教育等关键环节;加强教师行为规范建设,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注重实效,建立教师思政工作多层次考核体系,将教师思政工作目标分解到二级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做到层层压实责任主体。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学校不断完善师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教师引进、培养、培训、考核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新出台了学术假、校聘、“双师双能型”教师、新入职教师聘请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循环。

  学校加大实施“教师发展工程”(国内外访学制度、企业访问工程师等)、“教师进修培训”(入职集中脱产培训、攻读博士学位、参加专业培训);学校加大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始终将本科教学作为教师的中心工作;设置“学业导师”津贴,促进教书育人;设置“双师双能型”津贴,促进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本着“总量控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顺利完成了绩效工资改革。深入推行二级分配制度,基本形成重业绩、重贡献和教学一线倾斜的激励制度。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师资质量进一步优化

  学校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策略,加大引进和录用人才政策力度,大力拓宽引进和录用人才的渠道,加强对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师资队伍考核和激励,从而使师资队伍数量、质量都得到了一定提升。

  共引进录用各类人员320名(更新率近30%);教职工总数从不到1042人到1109人(上升6.4%),博士从148人到326人(上升120.3%),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52人到75人(上升44.2%)。

  学校以高层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校需求,不断修订《引进与录用办法》,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学校共有各类高层次人才(称号)42人次。

  学校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建设,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的突破,积极进行硕士点的申报工作。通过五年的建设,学校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36人,研究生导师107人。2020年,学校获批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点授予单位。

[打印][关闭]